Monday, August 24, 2009

第五屆中學生性教育營 22/8~24/8

在这個八月中段假期呢~
我參加了由我校日新獨立中學舉辦,馬來西亚董總學生事務局協辨的第五届全北馬區中學生性教育营
哈哈哈哈~~~
講師們從新紀元學院,双溪大年,霹雳安順,吉隆玻等地遠道而来為我們主講
總共有70多個来自不同學校的營員們參加吧~
我被分到了第三组,呵呵~


團員(包括我啦~)哈哈




雨后的校園

活動地點,日新獨中懷德堂~~


我校的占一半吧~
哈哈~還有其他来自檳城中華中學的,大山脚Kampung baru SM JD的學生等等
在這三天两夜的營會學到了好多東西哦,两位輔導員們都很好噢,他們兩人都是去年和前两年畢業的學长學姐,女生的叫芷琦,男生的叫欽豪,呵呵~~
這次的教育營呢,縂共有五個课程,分别是-親密與約會,分手的抉擇,同志的情欲世界,性騷擾和性侵害和解密色情片,还有两個夜谈,男女跷跷板-性生理反應,男女生殖器,还有婚前性行為
前面的五個课程,我聼得津津有味的,哈哈~~~特别是同志的情欲世界和解密色情片,
老師一一解说了同性戀的迷思
他說同性戀不等于一定是AIDS,因为据衛生署計算,國内AIDS的患者異性戀的人數還比同性戀多
同性戀也就像普通人一樣,我們應該學習接纳他們,别因爲他們是少數而排撤他們
然後呢,就根據這五個課程的内容,每组分别作出主題作品和行動劇
我組主題作品是“拒絕性騷擾”,行動劇就是“安全性行為”









其它組別的作品~

我們第三組的作品在六组裏來說可說是最簡單了的,哈哈~~我上去呈現的時候緊張死了啦,上了台之後要說的



這就是我组的主题作品啦~拒绝性騷擾
東西全都忘了,哈哈~~好尴尬阿~!!!
在夜談的時候老師教我們怎麽使用衛生棉还有保險套
老時教了我才明白衛生棉是怎麽使用的耶,哈哈~~之前就有疑惑了,女生們怎麽穿衛生棉的阿?原来是把衛生棉粘在内褲裏的哦~~呵呵,我真笨,連這常識也不知道...
晚上的學校
好冷啊~~把風扇關了還是那么冷...
我都缩成一团了啦,被子盖得緊緊了,冷死了啦
可能因爲學校就在山脚下所以特别冷吧...
Em......
還有什麽要寫呢...
哦!还有團康!哈哈~~~
游戯都由JJC(國際青少年商會)和紅新月会策劃,
游戯都蠻刺激下的
營員們都玩得好開心哦~哈哈~~
那...應該没了吧(其實我簡略了很多,不然很長的)哈哈~~~
很高興這次能參加這個很有意義的教育營
三天两夜的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我...真的
學到了很多东西
謝謝老師們
還有輔導員們
真的很謝謝哦~~~
從大老遠来的講師們
非常非常的謝謝你們遠道而來
感恩你們哦~

Sunday, August 9, 2009

泉州街林家乾麵 《臺北小吃札記》

臺灣吃食,傳统上舆福州极有渊源;小者如麵攤上賣的小餛飩(稱“扁食”)
或是鼎邊趖,大者則如宴會中的“桌菜”等是。
主要福州人出外營生者颇多,即清末,日據時代亦有頻頻渡臺打工之衆。

福州小吃在台灣最著者,爲福州干麵。而福州干稿的聚落
最有趣的,恰是分布在公家機關外圍。
所謂公家機關,便是今日所稱的“博愛特區”。
故小時候吃福州干麵,總感覺面攤旁全是來來往往的公務員,
倒像這干麵,魚丸湯有一絲機關點心的意味。

後來公園路(外交部後)小吃攤拆散接着交通部背後桃源街小吃攤亦雲消,
終弄到福州干麵像是更往南移,成爲南鬥外的典型吃食了。
不錯,現在福州干麵,在士林,鬆山也吃不到。而南區最佳的店,是“林家干麵”。

像許多傳統小吃一樣,一早六點即開,中午一點半便收,
微有農業社會日出而作之味况。林家的福州干麵(二十五元)
拌麵的汁是白汁,麵相淨雅,深見品味。
味亦醇正,不過濃過膩,當然也就不會過腥。
桌上的黑醋,識者自會酌量調洒,不洒亦了随意,在此店斷没有貼一布告教你如何加醋調味那一套。

它的魚丸湯(二十四元),自是包了肉餡的福州魚丸,尤其它的白魚漿部分,軟度最佳
足見“林家”訂貨亦找到了行家(或许根本就是他們自家做的)
且看臺北不少當著客人面自制自烹的魚丸店,味道勝不了林家。

尚賣一味蛋包湯,便如此而已。两種湯,一種麵,再加幾種小菜。
便是如此单純,方能保持多年的優良水準。小菜以清燙後調醬製成冷碟,也富清隽之見地,
舆“白汁”的干麵恰好成爲绝妙的對仗。
只是苤藍絲一碟稍大,一人吃(甚至两人吃)
總没法吃完。
又清燙後置涼的秋葵,最受我愛
然臺灣現成的醬油膏實在不靈,倘尚未製出自家的佳醬,還不如索性啥醬也不加的端上,或還更美味些。

林家的餐具用白瓷碗碟,绝無以塑胶器皿盛麵盛湯之舉,此又見品味處也。
有一次我見店家下面所立處的後方,有一片以熱水蒸煮碗盘的設備,莫非碗盘在此以蒸氣消毒?
總之這是一家從桌椅,地板,墙面等看去很注重幹淨的店。
而這樣的店,即使百忙之中,你特别叮嚀勿放味精他也绝對替你辦到
林家如今是第二代,幾十年的老店了。原本開在泉州街頭以前大導演李翰祥(曾拍《梁山伯舆祝英臺》)
六十年代開辦的“國聯”片廠前面,近二十年才搬到如今的地址。

說起國聯片廠,便是楊德昌《牯岭街少年殺人事件》片頭两小孩去看人拍片,後來被警衛驅趕,
又随手偷了手電筒的那個場景。
大陆與香港的影迷來此,聽到這裡,竟然驚呼過癮,立刻取相機摄下,說是要回去炫人。#

Saturday, August 1, 2009

永樂布市對面“清粥小菜”-《臺北小吃札記》

臺灣自早年便是吃蔬菜的天堂;飯桌上有了絲瓜外,照樣還可有瓠瓜,還可以有刺瓜(大黄瓜),
有苦瓜;空心菜之外,再加高麗菜 ,加地瓜葉,加鹅仔菜(A菜 )等
皆不會感覺有何不妥,農家本色也,實亦美俗也

然而亚熱带地方要吃蔬菜五種八種也不會腻撑
必须制得不油。恰好臺灣傳統上總是煮得湯湯水水的
其實最宜于熱天之胃纳。而我,雖各國食物皆愛
但蔬菜一項,最喜台灣早年田家式之湯湯水水
即使今日流行之“新派烹調”,“中西兼融”,燴羊膝或烤春鷄
它旁伴的菜,我亦希望是臺灣式的

如今,做湯湯水水蔬菜的店,不知怎的,少了。
莫非臺灣抛卻農家生活習尚有那麽快?

這家没有店名,只叫“清粥小菜”的店,至少還保存了這舊日佳美風味。
我總是點了一碟高麗菜(二十元),再一碟瓠瓜(二十元),一碟刺瓜(二十元)
有時或加一碟花菜(三十元),配著半碗白飯(五元)吃
如此一百元左右的早飯,比吃什麽都好。

使為了這幾碟湯湯水水蔬菜,他這裏的虱目魚,荷包蛋,鹵豆腐等太多太多早點中的小菜我從來没試過。
原也爱點它的油条,囑不淋醬油,再叫一碟红燒冬瓜,便以油条戳沾冬瓜的沙沫舆醬汁,
令這冬瓜的沙沙糊糊嵌進油条的蜂窩裏,嚼時外脆内绵,煞是好吃。去年患胃潰瘍
知所節告少,油条便少吃了

近年最迷地小菜,是刺瓜。一口嚼下,微微的酸绵 ,很特别的香味,舆各種瓜梗類菜之酸气皆不相同,
卻又是下飯的冤家。
這店的飯,倘在煮前不下一瓢沙拉油,便就更完美了。

此地当迪化街頭,老肆名攤照說環布四週;然近年製食者粗使劣操,已然逐年式微,堪述者實不多。
此“清粥小菜”多年来保持如此水平,的是不易。

臺北規規矩矩的清粥早飯的店,刹那間,竟然找不到了。
便因這樣,我從南區迢迢坐一趟六六0公車,在塔城街下車,走到這兒,
爲了什麽?
爲了吃一頓三五碟蔬菜的農村社會极是起碼的早飯也...